欢迎您访问常德市总工会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基层工会>详细内容

梅文明的创业宝典大学生的眼界+农民工的实干

来源:常德日报 发布时间:2018-06-04 16:51:26 【字体:

一件黑色上衣,一条破洞牛仔裤,一张晒得黝黑的脸。5月7日,记者在位于柳叶湖白鹤山的常德市昌平新型建筑材料厂,看到了正站在车间操作台前操控机械的梅文明,眼神专注,心无旁骛。以至于他的父亲在厂房外高喊了好几声,他才注意到记者一行的到来,从车间一路小跑过来。

采访中,梅文明笑称自己是“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初听之下,以为是一句戏言。可用了两个多小时,听梅文明讲完他的9年创业经历后,记者才感到,这句话是对他创业历程最贴切的总结:既有大学生的学识眼界,又有农民工的苦干实干,才成就了梅文明返乡创业的梦想。2013年,他光荣当选省劳动模范。

精打细算  货比三家

 “花最少的钱把事做到最好”

2004年,梅文明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顺利在北京一家网络公司就职。2009年五一节放假,梅文明回乡看望父母,母亲无意中说起白鹤山乡划归柳叶湖管辖后,决定取缔境内的6家红砖厂,因为既造成粘土流失,又浪费煤资源,而且严重污染空气。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红砖厂都取缔了,以后小城镇建设用什么材料呢?”带着这个疑问,梅文明开始留心打听。听说市内有几家小型环保水泥砖厂,实地考察后,他切实感受到了环保砖的益处,于是决定建一个新型材料厂生产环保砖。在外工作多年的儿子要回乡创业,开明的父母十分支持。

带着东挪西凑和信用社贷款筹来的200多万元,梅文明开始考虑厂房修建。车间、宿舍、水塔、配电房,零零总总,建筑面积3500多平方米。怎么把每一分钱用到刀刃上,花较少的钱买到更好的设备?梅文明走江苏,闯河南,下福建,多方比较,把各种成本的算盘珠子打得噼啪响:修建厂房时,4米长的杉木檩条要30多元1根,3.5米长的只要20多元,1000多根就能节省1万多元;生产1块标砖按1斤水算,一年就要用2.5万吨以上的水,要4万多元,他在厂的西南方挖了一口能蓄2100多立方米的地下蓄水池,2010年11月,他应邀参加了常德迎接国家节水型城市现场考核验收动员大会,成为节水型典型企业。

 开得好铲车修得好机械

 “智慧从劳动中来”

创业路上,梅文明放下大学生、负责人的身段,一门心思扑到厂房车间,边实践边学习。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他熟练掌握了主机、搅拌机的操作,可以熟练驾驶叉车、铲车、装砖机,学会了许多机械原理和机械维修技术。“以前父亲常说‘智慧从劳动中来’,现在这也成了我的口头禅。”梅文明说。

2010年至2011年期间,柳叶湖周边一下子冒出不少水泥砖厂,在激烈的竞争中,梅文明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销售理念:想尽一切办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优化服务态度。客户与司机来厂后就敬茶敬烟请坐,以贵客相待,司机拉砖随到随上车,并承诺“保证24小时劳动,无节假日,风雨无阻。”有很多次,夜里转钟一两点,他都起床给司机装砖,送常德市内工地的砖随叫随到,常年每天4点多起床。

 “信誉与生命同等重要,要想学会做事,首先学会做人。”在梅文明的精心操持下,工厂生产量日益见长,工厂规模也日渐扩大。2011年12月,梅文明承包了桃树岗的6.5亩荒山,投入60多万元购置设备,扩建厂房,现在,厂区面积达40多亩。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工厂的今天多亏了工人的努力”

 “工厂的今天多亏了工人的努力,理应给他们好的回报。”梅文明工厂打工的30多个工人全是周边的农民,按计件工资算,一年平均能有近4万元的收入。

不仅工资按月按量如数发放,工人有困难,梅文明还会提前借钱。工人陈昌志2012年正月修房子,梅文明一次性借出6000元;工人梅其贵两个儿女读书,梅文明经常借钱给他应急。每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定期会餐四次,还会发放烟、牛奶、月饼、蛋糕等礼物。2011年11月2日,梅文明包了一辆旅游大客车带全厂工人到毛主席的故居韶山旅游,还先后带领大家去凤凰、杭州、桂林等地每年旅游一次。

梅文明工厂里的铲车、叉车经常无偿借给周边的村民使用。农村修房子都要用车拉材料,屋场基地都需要挖土、填土,雨天就难免有陷车的情况,有时凌晨一两点钟有农户打来电话求助,梅文明二话不说就立马起床开车帮忙。

同行的一些砖厂负责人聚会时,有时会打趣地问梅文明:“你的钱很多吗?为什么要这样做?”梅文明说:“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能为家乡父老搭建一个工作平台,我非常愿意。”

后记

一个中国农业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放弃北京的白领工作,回到乡下创业,是否是浪费人才?5月7日,听梅文明讲述他的创业经历,这份学历在创业路上,给了他更灵活的思路和更高的眼界,也让他的身上闪耀着敬业、钻研的新时代“工匠精神”光辉。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