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丨陈玲:执着于机械制造的“铿锵玫瑰”
“我要用十年的时间成为紧固件行业的专家!”这是陈玲刚毕业初出茅庐时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从业十五年,她从普通的研发工程师到公司的“技术担当”,在机械制造这片沃土中不断学习奋进,凭着女人独有的细致和对机械的热爱,在男性当道的机械世界里绽放着自己的精彩。
选择机械 专注机械
手里的产品都是她心爱的“宝贝”
2005年至2016年的十多个年头,陈玲在三一集团任高级工程师、产品所所长等职务。在机械制造这个传统的行业,作为研发工程师,除了要有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还得有足够的认真劲和耐心。从设计编程到实际操作,她凭着一股“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傻劲”,不断钻研、突破,成果斐然。
分析数据报告
她曾开发港口机械集装箱空箱堆高机SDCY90K8系列、集装箱正面吊SRSC45C1系列、内燃机平衡重式叉车SCP460型系列等20余项项目。主起草国家标准GB/T30025-2013《起重机及其部件质量的测量》、参与起草《集装箱正面吊运机》等2项国家标准、起草及制修订200多项产品企业技术标准。受聘成为全国升降工作平台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全国紧固件标准化委员会委员。
结缘飞沃 致力螺栓
2017年,湖南飞沃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受董事长张友君的吸引,她满怀激情来到飞沃,出任技术总监,在螺栓螺母制造领域再度启航。
与工人细致交流
“中国人能造航母飞机,却生产不出高端装备上的一颗小小的螺栓,公司的梦想就是要做中国的沃尔特,为国家做好这颗螺栓。”在飞沃的企业文化里,公司所有市场、产品、技术战略都紧紧围绕螺栓展开。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那就是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高强度紧固系统方案提供商”。
满地的好产品
2018年8月,飞沃接到全球风电巨头维斯塔斯的一项大订单,项目要求将车削螺纹改为挤削螺纹,而当时国内几乎没有厂家会这样做。一方面客户着急供货,另一方面为了抢占市场,总经理当即给陈玲下命令:“一个月我们等不起,七天内必须完成技术公关。”于是,陈玲带着三个技术员,当天就扎进了研究现场,连续四个通宵的奋战,将各项技术难题包括参数匹配、挤压丝锥等一一攻克,终于在第六天把客户要求的合格产品生产了出来,当她兴奋地将这一消息告诉总经理时,总经理也是又惊又喜,还开玩笑地跟她说:“没想到你们这么棒,看来平时给你们的时间还是太宽松了。”如今,维斯塔斯已经成为飞沃的长期大客户之一,每年固件消费额达9千万以上。
转型生产 全心奉献
2019年6月,飞沃面临转型,陈玲被调任为螺套事业部副总经理。一开始,陈玲也很犹豫:“自己搞了十几年的技术活,突然转型做生产,怕做不好。”但一想到公司对她寄予厚望,她决定放开手脚好好干。
和部分管理团队开会
连续两个月,陈玲早上在工厂上班,晚上在车间巡逻到凌晨一两点,天天和现场工人、管理待在一起,从技术的角度出发,通过与员工有效沟通解决难题。与此同时,当了解到部分工人住宿条件差的情况后,她立即和公司领导反映协调,没过多久,工人们就搬到了新的酒店式公寓楼宿舍。渐渐地,工人们也越来越认可这个性格平时大大咧咧,做起事来认真负责又细心的女工程师,整个团队形成了能吃苦能干事的积极氛围,执行力大大提高,客户订单交付率由50%提高到了99.8%,生产成本下降了40%,陈玲也得到了董事长的嘉奖。
巡场时和工人耐心沟通
“没什么诀窍,就是对每件事比较执着,自己就全身心的去付出,你的付出比别人多,同时能帮大家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员工们才会服你。”转型管理之后,陈玲还是一如既往的忙碌,上午车间巡场、与工人们交流,下午分析数据报告,晚上再次巡场,落实各项工作安排,一天下来微信步数三四万步是常有的事儿。
对待工作,陈玲是那么的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对于家人,她满怀感恩,却又深感惭愧。孩子基本上都是婆婆在帮忙照顾,儿子7岁生日那天打电话给她:“妈妈你不要我了吗 ,再不回来你都要不认识我了。”说到这里,陈玲几度哽咽,眼眶开始泛红,她深知自己亏欠家人的太多了。此外,陈玲一直热心公益事业,经公益人士联系,每年每学期为两个初中生资助学费,并计划一直帮助他们到上大学。
在飞沃,陈玲参与起草《紧固件机械性能M39~M64螺栓、螺钉和螺柱》等6项国家标准,主持完成新产品开发100多项,先后申请专利36项,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2次,本人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拥有国内领先成果4项。企业生产目标达成率由原来的85%提升到100%,全年节约直接成本2000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