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蓉:冲锋在抗疫前线
农历大年三十,早早起床的肖蓉对家人说:“我去医院看看,晚上我们一起吃团年饭。”谁曾想,这样一个幸福的约定,因为抗疫号角的全面吹响未能实现。
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是我市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1月24日,我市发现确诊病例,作为该医院感染一病区负责人,身为党员,肖蓉只能选择舍小家、为大家。别说是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了,甚至都来不及与家人道别,她就投入到抗疫最前线。
在隔离病区,她是负责人,也是第一位走进隔离病区的医生。每天,肖蓉要全副武装,戴上口罩和护目镜,穿好手术衣、隔离衣,再穿上防护服,仅做好自身防护就要20多分钟。为了节约防护物资,她不敢多喝水,每次在穿戴好防护服后,都会尽量延长工作时间,经常早上8点进入隔离区,直到下午2点才离开病房。天气虽冷,但她经常汗流浃背,摘下护目镜和口罩时,额头上压出了深深的印痕,两只耳朵的边缘都磨破了皮。没时间在意疼痛,待消毒完毕,肖蓉又要回到值班室,匆匆吃下几口早已冷了的盒饭,又开始整理科室患者的病历。
最初在隔离病区工作的那段日子,肖蓉坦言当时内心是忐忑不安的。她说:“当时非常想家、想孩子,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持续多久。”
后来,肖蓉的心逐渐平静了下来。她说:“通过手机信息和街道上的广播宣传,我知道我们不是在孤军奋战,而是与全国人民一起在战斗,现在正是社会需要我们的时候,吃这点苦不算什么,只要能取得抗疫的最终胜利,就什么都值得了。”
除了诊治病人,肖蓉还需调度全院患者收治。她必须保持电话24小时畅通,就连洗漱都要带上手机。疑似病例转院通常在夜间,因此,她常常是刚合眼又被电话闹醒,匆忙奔赴病区调度床位、安置病患。
高峰时,肖蓉更是忙得团团转,要组织人员为他们测量体温、检查各项指标,一刻都不敢松懈。特别是对刚入住患者,既要进行常规检测治疗,又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的恐惧和孤独情绪。2月下旬,一名中年男性确诊后入院,他每天情绪焦虑,整夜睡不着觉。细心的肖蓉察觉后,陪他聊天,给他分析病情,舒缓他的情绪,帮他入睡。这让患者深受感动,渐渐放下抵触情绪,他说:“谢谢你肖医生,我一定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痊愈出院,和家人团圆。”
近2个月的时间,肖蓉安置了一批又一批病患,同时也送走了很多康复者。3月6日下午,常德8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常德确诊病例清零,取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阶段性胜利。这天,肖蓉接到通知,经过14天隔离观察后,她就可以回家了。
“这段时间,我最想念的就是女儿,可又怕跟她打电话,怕她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她。”肖蓉告诉记者,在隔离病区工作的这段时间,女儿一直住在乡下父母家,虽然彼此十分思念,但联系的次数并不多。3月20日,在隔离观察期满后,肖蓉终于拿起电话兴奋地对女儿说:“妈妈要回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