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代脉搏 强化使命担当 奋力展现新时代工会组织新作为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必须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强化使命担当,不断展现新时代工会组织新作为。
聚焦新时代劳动关系和职工队伍新变化,扩大基层工会有效覆盖。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格局已经形成。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及各种新经济形态和新经济组织的出现,劳动关系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发展。职工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结构深刻变化,非公单位就业职工不断增加,农民工、灵活就业者、非正规就业者不断增多。劳动关系和职工队伍的深刻变化,使得基层工会组织出现了覆盖面和巩固率不够的实际问题,造成了覆盖上的盲区和空白点,大量分散、流动、非正规就业的职工游离于工会组织之外。基层工会组织必须积极适应新时代劳动关系和职工队伍新变化,创新工会组织形式和组建模式,分类推进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工作,特别是要以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新产业新业态、开发区(工业园区)为重点领域,以农民工、货车司机、家政服务员等群体为重点对象,最大限度地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吸纳到工会组织中来,不断扩大基层工会组织的覆盖面,努力实现工会组织应建尽建。
把握新时代职工思想及工运形势新特点,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随着“70后”“80后”成为职工队伍主体和“90后”“00后”职工的大幅增加,职工思想尤其是中青年职工思想呈现出日益多样化、差异化的特点。国际国内敌对势力在劳工领域的渗透破坏活动也呈上升趋势。基层工会处在联系职工的第一线,面对新形势新特点,必须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职工、引导职工。引导职工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引导职工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守法、奉献精神,切实承担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职工的社会责任。通过持续深入开展职工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国梦·劳动美”系列活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增强职工群众对党的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团结引领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
围绕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目标,提高服务职工工作质量。不断满足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新目标。基层工会直接联系和服务职工群众,要顺应职工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忧职工之所忧,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满腔热情做好维权服务工作。要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抓手,推进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畅通职工诉求通道,完善维权热线、法律援助等工作体系,健全劳动争议调解机制,依法推进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推动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维护职工群众民主政治权益和劳动经济权益。要以职工队伍技能素质提升为工作重点,结合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工作,围绕企业岗位技能需求,针对职工职业技能短板,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因去产能而关停并转的企业职工,开展多形式的转岗培训和技能提升教育。要以精准帮扶和普惠服务相结合,重点关注一线职工、困难职工、农民工等群体,持续打造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和医疗互助等工会工作品牌,做好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和职工普惠服务活动,全面提升服务工作质量。让基层工会组织在职工需要的时候,看得见、找得到、信得过、靠得住。
践行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使命,凝聚职工群众奋斗伟力。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以主人翁姿态建功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新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事业是职工群众建功立业最广阔的战场,基层工会是最直接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引领广大职工不断增强工人阶级主人翁意识,深入开展“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充分发挥好基层工会组织“大讲台”“大平台”“大舞台”的作用。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引导职工把个人价值、家庭梦想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紧密结合起来,把实现党和国家确立的发展目标变成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的自觉行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常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