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种子,两代人的梦想——记省劳模、杂交油菜育种专家沈昌健
日前,记者见到省劳模沈昌健时,已是晚上8点钟了。他刚刚从临澧赶到长沙,准备参加第二天举行的湖南新任全国人大代表培训。
“前些天低温雨雪天气,虽然对油菜的影响不大,但我还是得在地里多盯一会,现在正是油菜生长的关键时期。”沈昌健说。
沈昌健是常德临澧人,虽然他和父亲沈克泉都不是专业技术人员,却有着培育出优质油菜品种的梦想。父亲一辈子都埋头于油菜育种工作,沈昌健也已醉心油菜研究近20年。
36年的科研路,历经1000多次失败,负债几十万元,都没有让父子俩放弃心中的梦想。2013年,父子俩获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5年,沈昌健当选湖南省劳动模范。
2018年刚开始,沈昌健就收获了第一个好消息,当选为湖南省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随之而来的还有第二个好消息,他研究多年的“沈油杂1号”,今年有望通过国家品种备案登记,届时就可以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
“父亲去世快十年了,当年把父亲安葬在试验田对面的山坡上,就是希望有一天,他能看到梦想实现。”说起父亲,50岁的沈昌健哽咽了,曾经父亲没有实现的“油菜梦”,如今,他正帮着父亲实现。
沈昌健说,自己培育出的杂交油菜“沈油杂”202、819等新种,即使普通种植,也突破了亩产200公斤的大关,而且因为稀疏种植,每亩植株仅2200株,可以节约大量田间管理的劳动力。“现在,我已经在县里的白云村大面积种植500亩油菜,油菜的生产期是每年的9月到次年的5月,适合又要打工又想在田里多抓些收入的农民。”
然而,从2000年起根据《种子法》,未通过国省两级备案登记的作物新种子,一律不得推广、生产和进入流通环节。
沈昌健的新样品想要通过备案登记至少需要三到五年。一年的筛选试验、两年的区域试验,其后还有生产试验。审定程序本身是免费的,可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对比样本,高标准的田间管理和样本检测,这些都意味着持续高强度的资金与人力投入。
妻子朱春贵说,几年前,正在实习的小女儿没有生活费打电话回来,家里却怎么也凑不出钱,放下电话,夫妻俩都哭了。
然而,这样也没能让沈昌健放弃。“不能通过审定,则意味着前功尽弃。”沈昌健说,“油菜育种也许得‘慢慢走’,但怎么也会走下去。”在沈昌健看来,研发好的油菜品种,最重要的是为人民提供优质的菜籽油。近年来,他又开始尝试自主研发“昌健牌”富硒菜籽油,还打算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5000亩以上的富硒油菜生产基地,筹建油脂加工厂,让科研、生产、加工一体化。
不久,沈昌健就要去北京参加两会,“这么多年我一直埋头于田间地头,所以现在,我想实打实地进行调研摸底,为广大老百姓,献好策、服好务、调好研,把老百姓最想说的,最想实现的都带到北京去。”